• 尊龙凯时-人生就是搏

      港投站群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/ 廉洁港航/  正风肃纪

    既“知止”,也“知进”

    来源: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:2023-06-28 浏览量:1383 分享到:

    再平常不过的日用品、舍不得扔掉的礼品包装袋、用旧窗帘自制的落地灯灯罩……走进宋庆龄同志故居,一件件简单朴素的原状陈列品映入眼帘,吸引参观者纷纷驻足观看。宋庆龄同志勤俭节约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让人肃然起敬。

    古人言,“毋为私欲蔽”。体面的工作、广阔的前景、美好的生活……人生在世,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。适度的欲望催人奋进,但过度的欲望,则会让人深受其苦。一个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欲望,在诱惑面前多一些定力,对物质名利多一些淡然,摒除不当不义之欲,考验着一个人的品德,彰显着一个人的境界。在浙江绍兴周恩来纪念馆里,悬挂着一副对联“事能知足心常泰,人到无求品自高”。这一家训深深影响着周恩来,也引人追忆一代伟人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和价值追求。其实,“无求”并非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,而是警戒私欲膨胀一发不可收拾,告诫世人摆脱内心的名利羁绊。这对党员、干部廉洁修身具有重要启示意义。

    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”。弱水三千,取饮一瓢;广厦千间,夜卧六尺;良田万顷,日食三餐。人的物质需要总是有限的。已经拥有还不满足,明知烫手还要伸手,贪婪无度的心理最容易酿成恶果。于党员、干部而言,如果没有“知足”的智慧,缺少“知止”的境界,就极易乱了分寸、迷了心智。一些人走上不归路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足,正所谓“欲无度者,其心无度;心无度者,则其所为不可知矣”。

    做人诚为本,政德廉为先。清正廉洁,是从政之要、为官之本。对于党员、干部来说,必须分清合情合理的欲望和情理不容的贪欲之间的界限。历史上,公仪休拒鱼养廉,杨震慎独拒金,包拯“拒礼为开廉洁风”,于谦“清风两袖朝天去”,无不为人所传颂。今天,党员、干部也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,始终做到戒贪止欲、克己奉公,始终保持“财贿不以动其心”的品行,千万不能为欲所困,为欲所左右,最终为欲所害。

    远离欲望的羁绊,关键是守住初心,涵养淡泊名利的心态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其中蕴含的关于修身处世的思想精华、道德精髓,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很有益处。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的淡泊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胸襟,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高洁……党员、干部都可以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,陶冶情操,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,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。要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、对照初心使命,正心明道、怀德自重,勤掸“思想尘”、多思“贪欲害”、常破“心中贼”,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。

    “知足知不足,有为有弗为”,这是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所撰的自勉联。党员、干部修身养德,也要把握好这样的方法论。在物质待遇上懂得“知足”,养成俭朴之风,在党性修养上“知不足”,增强律己修身的紧迫感;在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上,事不避难、义不逃责,在涉及个人名誉、地位、利益的事情上,看得淡、放得下。在欲望前“知止”,在做事上“知进”,才能锤炼过硬作风、保持清廉本色,在为民奋斗中拥有高尚、充实的人生。

    返回列表
    上一篇:严查“人情往来”背后腐败 下一篇:答好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答卷
    尊龙凯时-人生就是搏